|
|
|
咱是草民。
草民仰視自己的父母官是咱做人的本分。
在漢中的歷代官員中,我最喜歡的是魏晉時的漢中太守李密。愛他,是因為這位漢中太守作為孝子的典范,讓中國的孝史鮮活了千百年。再者,如今我和李密一樣有著同樣的文學愛好。
不過,我是用膜拜的姿態仰望這位喜馬拉雅山般的先人。
說到李密,必然提到他的《陳情表》。晉泰始三年(公元267年),晉武帝司馬炎下詔李密為太子洗馬,也就是太子的老師。詔書累下,郡縣衙門不斷催促,李密一直沒去就任。李密想到拖著也不是把辦法,便寫了一份叫《陳情事衷》的奏折,后人稱為《陳情表》。
奏折的大概意思是,皇上,臣李密自幼多災多難,生下六個月時父親就去世了,四歲母親改嫁,由祖母劉氏撫養成人。臣自幼多病,九歲時還不會走路呢,是祖母一手把我撫養成人。朝廷讓我作官,我萬分感謝皇上的厚愛,可是、祖母畢竟九十有六,而且多病,我怎敢去赴任呢?再說圣上教導我們要以孝治天下,我去赴任,豈不違反了圣上的旨意?思前想后,這官我是萬萬不能去作的。沒有祖母沒有我李密的今天啊,我們祖孫兩人相依為命,請皇上成全我撫養祖母的心愿。
我只講個《陳情表》大概內容。如果看原文,你會被李密這篇千古絕唱的散文深深吸引。構思嚴謹深邃,行文行云流水,情感情深意切。絕了。奏折傳到晉武帝手里,這位魏晉時期杰出皇帝不禁長嘆道:李密,不空有名也!不赴詔就不赴詔吧。
晉武帝不僅同意了李密的請求,并嘉獎他對祖母的孝敬之心,賞賜奴婢二人,并指令所在的四川彭山,發給李密撫養祖母的費用。祖母去世后,他安葬了祖母后才奉旨來漢中作太守。
李密的這篇文章成了歷代散文選必選之作,詠讀和傳頌的人特別多。人們經常說的一些成語和熟語,比如,急于星火、日薄西山,氣息奄奄、人命危淺,朝不慮夕,煢煢孑立,形影相吊、等等,都出李密的《陳情表》。
短短一篇文章,讓中國文壇多了無數最閃光的珍珠。盡管過去一千八百年了,我多想當回李密的臣民,粘些太守的文氣。
|
|
|
|
|
|